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医药行业品牌发展(中医药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2024-06-20 2282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中药现代化未来发展趋势
  2. 中医药发展现状与趋势是什么
  3. 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4. 中医药发展现状与趋势

1、利好政策频出支持中药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颁布多项政策促进我国中药行业发展。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中药的传统医学价值越发珍贵,国家和社会对中药行业也更加关注。近年来我国中药行业相关政策有:

  

中医药在疑难杂症以及慢性病治疗领域具备一定先天优势,“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层面出台系列政策,加大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临床科室的推动下,近年来中药行业整体规模稳步提升。工信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中药市场整体规超过9000亿元,其中包括中药材主营业务收入1945亿元,同比2020年的1797亿元增长8.2%;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4862亿元,同比2020年的4347亿元增长11.8%;中药饮片主营业务收入2057亿元,同比2020年的1809亿元增长13.6%。近年来新兴的中药配方颗粒也达到了533亿元的市场规模,整体占比接近整个行业规模的6%,配方颗粒发展势头良好,是整个行业未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密集颁布多项与药品创新相关的政策法规,为新药研发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中药创新成果开始井喷。2021年获批上市的中药创新药达到12个(包括紧急批准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超越前五年上市数量的总和。

  

2022年在国家政策的持续鼓励下,中药企业研发热情高涨,多个参照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的中药新药获批,标志着中药新药上市迎来新局面。2022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7款中药创新药(不含原料药)。米内网数据显示,还有超60款中药1类新药处于研发阶段。未来随着一批批疗效显著的中药创新药涌现,创新中药的市场将持续扩容。

  

1、中医药种植规模增大,但缺乏源头监管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中药材种植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地方政府极力推行中药材种植,但是未能严格按照道地药材规划进行科学种植,同时缺乏道地药材种植技术扶持,源头监管缺乏,土壤检测、田间作业全过程监管缺失,导致品种变异,原药材性状、含量水平差异较大。

  

2、中医药价格波动加剧,企业采购成本增加

  

由于药材种植监管缺失,原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完全符合药典要求的原料药缺乏。同时,监管部门对中医药下游产业企业如中药饮片、中成药企业监管逐年增强,各种市场抽检、飞行检查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3、中医药产品业态较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中药产品业态包括:中药饮片、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作的各种蜜丸、水丸、冲剂、糖浆、膏药、颗粒剂、粉剂、代煎代配,以及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专科用药。中成药发展势头不足,各生产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业内竞争激烈。

  

4、中医药产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设备陈旧

  

采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粉剂等,其生产工艺基本达到化学药物生产技术水平,可以较大程度实现自动化、工业化。但是,中药饮片、颗粒剂、丸剂、膏剂的生产加工,受片型要求的影响,物料流动性差,依然沿用80年代日本药材加工技术。

  

5、中医药新产品发展迟缓,产业延伸动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药保健品广告市场的规范与整顿,中药保健品行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关国家职能部门加强了对中药保健品广告的审查,加大了对违法广告的审查和打击力度,舆论声讨违法广告的声音不断,给本来就危机四伏的中药保健品市场带来了强烈地冲击。

  

建设规范化药材种植基地,构建中药全过程追溯体系。中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统筹规划、加强源头和过程监管,提出产业发展指导规划和采取监管措施,分阶段实现产业升级,最终达到中医药产业绿色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

  

中药材的种植产地非常重要。建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规划道地化区域,利用“互联网+中药材基地”形成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差异化种植,保证药材道地化,避免品种变异,实现药材种植、田间作业可追溯,保证原料药的质量,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传统营销手段单一:由于历史悠久,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可能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广告、赞助、促销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这种营销手段容易过时或者失效,而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2、电商渠道建设滞后: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多数集中在实体店面,而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却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投资。这意味着这些品牌无法充分利用新兴的在线销售渠道,从而限制了其市场覆盖和销售潜力。

  

3、整合营销不足: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各自为政的情况较为普遍,缺乏跨平台、跨品类的整合营销手段。这导致品牌推广效果有限,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从2014-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营业收入整体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2015年中药行业的营收由于医保整改的影响出现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下降,下降幅度达到了24.80%;但在随后2016-2019年中,中药行业营业收入重新呈现连续增长,2019年行业营业收入达到近五年最大值3178.51亿元,同比增长4.80%。

  

2020年疫情期间受疫情时期医院治疗限流及治疗感冒退烧药限购等影响,化药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营收和利润都出现下降,2020年中药行业的营业收入相应地下降了3.80%到3056.33亿元。

  

从中药行业的归母净利润情况来看,2014-2020年我国中药行业归母净利润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归母净利润在2017年达到极大值313.16亿元,随后在2018-2020年开始下降,2020年行业归母净利润变负,为-4.74亿元。

  

主要原因同样在于医保支出结构中加强控制辅助用药以及限制西医开中成药的政策逐步落地以及2020年疫情期间的用药控制。但在2021年随着我国中医药扶持政策的发布落地,行业第一季度净利润重新增长,达到85.36亿元。

  

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用途构成了我国中药的资源优势,中药行业也是中国国内赢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并且,例如片仔癀等企业,内部的中药秘方形成品牌,品牌形成竞争壁垒,可以保持产品的高附加值。

  

从毛利率也可看出,2014-2021年我国中药行业的销售毛利率整体呈现波动式上涨趋势,并且2015-2021年行业的毛利率都高于40%,说明行业的盈利性非常高,其盈利能力要远高于我国大部分行业。

  

从中药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变化情况来看,在行业景气度下降的背景下,受到净利润、净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影响,2014-2020年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07%,说明中药行业的公司所有者投资获利水平出现连续下降。但在2021年第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重新增长到11.52%,提高了行业企业整体的投资获利水平。

  

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是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及存货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标。2014-2021年中国中药行业的存货周转率一直处于震荡形态,区间在2.4次-4.4次,说明行业整体的存货变现能力较为良好。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赊销净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之比,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及管理效率的指标。2014-2020年中药行业的应收账款呈现连续降低趋势,2020年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降到了4.89次,说明行业整体的应收账款变现速度降低,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的应收账款额的快速增长。2021年第一季度,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出现了首次增长,为5.57次。

  

从中药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来看,2014-2021年我国中药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2016年行业资产负债率是近年最小值,为34.1%;随后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缓慢上涨,2020年行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为42.2%。

  

2021年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略微下降,为41.4%。从负债比例大小来看,中药行业的负债水平良好,没有形成极高杠杆或低杠杆的局面。

  

从中药行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看,2014-2021年中药行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呈现先增长后震荡的变化趋势,2020年行业的流动比率为1.898,速动比率为1.427;2021年第一季度行业的流动比率为1.961,速动比率为1.497,说明行业整体的短期偿债能力处于正常水平。

  

从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来看,2014-2020年间,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自2014年后半年的84.80%回落后,在2016-2018年间维持10%-20%间的增长,随后在2019-2020年间出现了明显下降,并在2020年变负,但在2020年后半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指标的变化说明了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重新出现了增长趋势。并且根据2020-2021年我国出台的众多中医药行业政策来看,行业的发展能力仍然被看好。

  

EPS(扣非摊薄)增长率,即扣除不是经常主营业务的每股收益增长率,是指反映了每一份公司股权可以分得的扣非利润的增长程度。2014-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的EPS(扣非摊薄)同比增长率自2014年后长期处于负值或者低位正值,2020年全年行业的EPS(扣非摊薄)同比下降了约145%,达到了近五年最低值,形成该走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行业营业利润率的下降。

  

但在2021年行业的EPS(扣非摊薄)同比增长率重新回正,达到25.6%,为近些年最大增长幅度,也侧面说明了行业的成长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医药行业品牌发展(中医药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复制成功